从物品堆积到心灵自由 | 武汉顾连讲座:启动“红色引擎”,解锁现代生活新方式


你是否也在经历这样的困扰?衣柜塞满却总觉得“没衣服穿”,囤积的药品过期后成了“心理负担”,孩子的玩具散落一地引发家庭争吵……物质过剩的时代,我们被物品包围,却在焦虑中越陷越深。
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收纳的讲座,更是一场指向自我认知与生活幸福感提升的探索。8月26日晚,武汉顾连康复医院党支部开展的这堂课,正是对患者与家属心声的一次温暖回应。

图为财务部经理肖亭子带来科普讲座
我们常听到家属这样感叹:“正是在家人住院这段特殊时期,才格外意识到一个整洁、清爽的环境对于康复有多么重要。它不仅关乎身体上的休养,更关乎心灵的安宁。”
漫长的康复治疗往往伴随着心理压力,患者容易积累情绪负担。通过此次引入“断舍离”理念,我们不仅帮助患者整理物理空间,更旨在引导他们清理内心的淤积与执念,放下不必要的负担,以更轻松、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康复过程,最终实现身心同步的“减负”。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武汉顾连康复医院党支部推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主动走进患者群体,将组织关怀融入康复日常,扎实落实“学做议述评”五项要求,持续增强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温暖的康复支持。于是,带着这份细腻洞察,财务部经理肖亭子走上讲台,用一场《生活中的断舍离:给空间减负,为幸福扩容》 科普讲座,带大家探寻“少即是多”的生活哲学。



"断舍离不是简单的收纳技巧,而是一种通过物品认识自我、整理内心的生活哲学。"肖亭子经理的开场白令人耳目一新。她指出,我们与物品的关系往往映射着内心的状态——那些"总有一天会用上"的物品,反映的是我们对未来的不安;那些承载记忆的物件,则诉说着我们对过往的依恋。
讲座巧妙地将党建思想与生活智慧相融合:"正如我们党始终坚持自我革新一样,个人的成长也需要定期'清空缓存'。整理物品的过程,实际上是梳理内心的过程。"肖经理提出的"三问法则"令人印象深刻:这件物品让我心动吗?我现在需要它吗?它能为我创造价值吗?
图为财务部经理肖亭子带来科普讲座
讲座中,她分享了许多好的概念,例如用“珍视此刻”代替“为未来囤积”,用“流动循环”赋予旧物新生,更启发大家思考:“康复不仅是身体的重建,更是生活方式的温柔重构。”互动环节里,一位家属分享道:"每次大扫除都像在跟过去的自己对话""明明知道该清理,却总是下不了决心"......针对这些普遍困扰,肖经理以财务管理的视角给出妙喻:家中的储物空间如同“人生账户”,积压的旧物是“闲置资源”,而定期盘点则是优化生活“幸福指数”的密钥。
"这场讲座给了我很大启发,"一位患者家属感慨道,"原来整理物品就是在优化生活幸福感。"
图为财务部经理肖亭子进行互动答疑



文字、排版:周佳颖
审核:汪静茹、朱慧敏
